海峡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大小商船随季候风11-12月间满载而来,分舯次前后买卖,来年4-5月间又扬帆返回,世界各地的商人也随船纷纷汇聚。
葡萄牙人皮里士(Tome Pires)在其著作《东方诸国记》中是这般描述:
1509-1510年间马六甲城内的外国商贾有4000人之众,讲80多种方言,估计来自60多个国家。中国的瓷器和丝缎、菲律宾的蔗糖、暹罗的象牙、苏木、柚木和贵金属(锡和铝)、缅甸的大米、宝石、芳香剂和白银、摩鹿加群岛的丁香和豆蔻、苏门答腊的胡椒、印度的棉纱和粗布、阿拉伯的乳香、威尼斯的铜和玻璃器皿等等,各类异国商品荟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15-16世纪的亚洲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焦点,如日中天,光芒四射。马六甲885公里狭长的海域成了东西洋贸易的必经之路,中转经济成了王朝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全盛时期的马六甲国势力范围北至大半个马来半岛,南达苏门答腊岛1/3地区,马六甲海峡完全处于其霸权统治中。皮里士称:“3000英里范围内各国间之贸易与商业活动,皆须经过满剌加进行。”
富甲一方的马六甲国王和王族选择了马六甲河口附近的升旗山(又名西山,后被西方人改名为圣保罗山)作为王族要地,修建宫殿。马来移民的高脚茅屋则汇集在山脚下,一批海民和外商更把居所、市场和货仓建于马六甲河口或河对岸,构成马六甲古城区的雏形。
葡萄牙的炮台
马六甲古城留下的葡萄牙建筑遗迹不多。
圣保罗山头上残垣断壁的A Famosa(美丽之地)城堡和炮台以及圣保罗教堂都颇具象征意义,它们分别象征着葡萄牙人征服东南亚国家和人民的两大重要武器。
笔者站在山上,放眼望去,马六甲海峡尽收眼底。随行的研究人员告诉笔者,圣保罗山是拜里米苏拉王族眼中的风水宝地,占据着海上和陆地的双重优势。
靠近马六甲河口,因此可以严密控制行驶于马六甲海峡和马六甲内河的船只,地势居高临下,易于阻挡不管来自海上还是内陆的马来人的攻击。
葡萄牙人是最先入侵东南亚的欧洲殖民者。自从马可波罗惊人的著作问世以来,东方就是欧洲人想象中的“地球上的伊甸乐园”。丰裕的黄金和香料,对欧洲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葡萄牙凭借着海面航行的优势,在与阿拉伯穆斯林的商业和宗教的斗争中不断向东方推进。一次次打败控制红海、印度洋贸易的阿拉伯人后,葡萄牙人在从好望角到印度的商路上已经建立起一系列战略据点和贸易中转站。
1511年,葡萄牙远征军用“坚船利炮”和从印度马拉巴尔招募而来的雇佣兵攻占了马六甲,揭开了东南亚近代史—沦为西方殖民地历史的开端。
登陆的葡萄牙人一眼就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时间:2009-9-8 10:4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