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4月17日电(记者曹继军 通讯员汤涛)植物体内神奇的光合作用,有望帮助人类实现清洁能源的梦想。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在实验室中成功“再造”“叶绿体”,以低廉的成本实现光能发电。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有效将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此次,课题组并非在
植物体外“拷贝”了一个叶绿体,而是以自然为灵感,研制出一种与叶绿体结构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尝试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在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经过3年多实验与探索,这块仿生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项目负责人、华东师大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卓教授,向记者展示了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三明治”结构——中空玻璃夹着层纳米“夹心”,光电转化的玄机就藏在这层几十微米厚的复合薄膜中。深入其内,纳米“夹心”的“配方”十分独特:染料充当“捕光手”,纳米二氧化钛则是“光电转换器”。为了让染料尽可能多“吃”太阳光,科研人员还别出心裁地撒了点“佐料”——一种由纳米荧光材料 [1] [2] 下一页
时间:2008-8-13 1:1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