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可以治病,只要用石头尖对准一些穴位,就可以祛病。这让他们惊喜无比!
“最早用来针灸的‘针’,是石头做的,有一个尖头,叫砭石。”王宁生说,后来又发展成了骨针,西汉时期,已经可以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去制针了。于是,针灸出现了,流行了。但大夫们是怎么学习针灸的呢?古人的针灸教材是什么样子?
针不能乱扎,必须遵循人体正确的经穴规范才能针到病除。在北宋以前,针灸医学者主要依照的是《黄帝明堂经》,《黄帝明堂经》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著,它不仅告诉学医者人体身上的精确穴位,也标明了用针时的深浅尺度。但,唐朝末年,战火纷飞,这本被针灸大夫视为宝典的医书却因战乱下落不明,这使得针灸大夫突然失去了针灸的标准。
误诊太多,宋仁宗下令造针灸铜人
没有了《黄帝名堂经》这个针灸宝典,在针道盛行的宋代,针灸大夫们就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对针灸医学书籍的理解给病人看病扎针,这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误诊病例。
怎么办?宋仁宗赵祯接到大臣关于针灸误诊的奏折,非常头疼。最终,宋仁宗意识到只有制定一个新的针灸经穴的国家标准,才能杜绝误诊的发生。1023年,宋仁宗颁布诏令对针灸医学专著重新进行校对整理,因为是医学方面的事情,宋仁宗命令国家医学最高机构医官院着手负责此事。
由谁来负责这项重要的编著工作呢?宋仁宗把重振针灸学的重任交给了宋代著名的医学家王惟一。公元1026年,王惟一开始组织校订古代针灸学的著作。不久,他就完成了新的针灸经穴国家标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书中,王惟一讲述了经络和部位相结合的腧位排列方法,既使人了解了经络系统,又便于针灸学者的临床取穴。
“古经训诂至精,学者执封多失,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宋仁宗认为光有医书不够,还应该有实验道具,于是下令医官院“创铸铜人为式”。为何令医官院负责铸造针灸铜人,而不是令工部来完成呢?专家说,所有学术有专攻,工部虽然负责工程建造,但对医学并不精通,而且此前针灸标准的事情都由王惟一负责,由王惟一来做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王惟一经过精心设计后,组织全国能工巧匠进行铸造,1027年,两尊针灸铜人铸成了。针灸铜人铸成时正值宋天圣五年,所以这两尊铜人又被称为宋天圣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铸成后,被北宋朝廷视为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时间:2009-4-14 15:57:41
|